法院新闻
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法院新闻

新入额法官成长记 | 星光不问赶路人

时间:2022年01月10日

【编者按】

新年伊始,两位优秀的新入额法官奔赴基层法院履职。在海事法院的时光见证了他们青春的挥洒。

如今,他们历经笔试、庭审面试、遴选委员会面试,如愿以偿披上法袍,成为入额法官。他们也将踏上新的岗位,履行神圣的审判职责。

他们说,在海法的每个瞬间都值得铭记。怀揣着对法治事业的热忱,对法官梦想的坚韧,走过来时路,也将去往新的征程。

祝愿他们在新的岗位上,直面挑战,迎接更广阔的未来,永葆初心,将公平和正义传递。

现将两位新入额法官鲍海跃、李家春的成长感悟依次推送,分享给大家。

 

 

2015年7月到2022年1月,我在上海海事法院度过了人生中至关重要的六年。从一名法科毕业生成长为一名员额法官,这离不开法院各位领导、同事的关心支持,离不开组织的培养提携。在奔赴新的工作岗位之际,写下这篇新入额法官成长记”,与大家分享一点个人体会。

 

忙碌充实的日子最值得回味

派出法庭是年轻人快速成长的摇篮。刚入职海事法院,我便被分配至距离本部五百余公里的连云港派出法庭。初来乍到,我曾给当时的工作状态打了一个比方:像是被人从后面重重推了一把,一个趔趄地往前冲——手里停不下来的活只能见缝插针地干,还常因担心案件遗漏必要程序事项而半夜惊出一身冷汗。这大半年时光忙碌而充实,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回忆。在前几天院里举办的青年干警分享交流会上,同事问了我一个问题:“在海事法院六年,你留下的最深刻回忆是什么?”那一瞬间我想起在连云港派出法庭的种种画面:积雪半尺的天气里艰难驱车去港口冻结一批铁矿石、一个从下午两点开到晚上十点的庭审、作为书记员参与的首个异地远程视频庭审……半年多的时间,我最怀念的是当时在连云港派出法庭一起工作和生活的情景。回想起那个时候大家围坐在一个大圆桌上吃饭,冬至还能吃到热腾腾的饺子。周五因为沈海高速大雾封路而无法回家,大家滞留在会议室里等待天气转好……在这种职住一体、一周往返一千多公里的工作模式中,大家有一种守望相助的感情。虽然这大半年的工作辛苦异常,但忙碌充实的日子最值得回味。

 

努力不会白白付出

在海事法院的六年,我大部分时间都在审监庭(研究室)工作。研究室的工作特点是“急难杂重”,很多人视之为畏途。从我这几年的经历来看,研究室的工作的确是苦。“又快又好”是对研究室工作的基本要求。遇到重大活动,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我也曾担心,长期在研究室工作,参与办案的机会相对较少,会不会耽误了审判工作经验的积累。现在回过头来看,这个担心是多余的。无论在任何岗位,只要认真工作、加强学习,付出的努力都不会白费。比如综合文稿的写作水平提高了,不仅会给撰写判决书带来帮助,也会对全局工作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找准审判工作服务大局的切入点。研究室非常注重理论研究,常要参与撰写重大调研课题,这对夯实法学基础理论有很大好处。胡适先生在《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一文中说:“功不唐捐,没有一点努力是会白白的丢了的。在我们看不见想不见的方向,你瞧!你种下的种子早已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了!”我深切体会到,在法院一天就必须认真工作一天,努力不会白白付出。这不仅关系到自我价值的实现,也是对法院的一点贡献。

 

忠于理想,服务公众

美国著名法学家R·庞德对法律职业有一个精彩的定义:“一群人从事一种有学问修养的艺术,共同发挥替公众服务的精神——虽然附带地以它谋生,但仍不失其替公众服务的宗旨。”成为一名法官,是我大学本科时候就确立的职业理想。在大一法理课上,孙笑侠教授向我们讲述了司法的特性和法官的慎言义务。法官的职业特点与我不善言谈、不喜热闹的性格深度契合,令我心向往之。由此,法官成为了我的职业理想。进入法院并逐渐成长为一名法官的过程,使我对法官这一职业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那就是既要忠于理想,更要面对现实、服务公众。

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二〇二二年新年贺词中说:“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这句话对我这样一个初任法官做好审判工作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理想不是空洞的,作为一名法官,我们面对的是凡俗的事务,处理的是千家万户的烦心事、忧心事。《朱子语类》有言:“大凡事只得耐烦做将去,才有厌心便不得。”遇事只有耐烦去做,怕麻烦就做不成。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我想,只要耐得住烦,把自己的职业理想定位于服务公众,用心用情办好每一起案件,法律人生就会更有乐趣、更有价值。

 

 

  

地址:浦东新区迎春路567号 电话:68567567 邮编:200135 沪ICP备11042462号

Copyright@2008-2009 上海海事法院 Corporation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0024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