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团队介绍

上海海事法院青年翻译员团队介绍

2020年09月15日

为大力加强复合型高端海事审判队伍建设,上海海事法院整合全院外语专长人才,由机关团委牵头,于2016年在全市法院系统率先成立了一支以青年法官、法官助理为骨干的青年法官翻译员团队。队伍成立以来,围绕加强青年法官能力素养开展了一系列学习交流活动,队伍事迹报道于人民法院报头版整版刊发,被上海市市级机关工作委员会评为特色学习团队,被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评为2017年度上海市标杆青年突击队,“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等荣誉称号。

团队现有队员31人,平均年龄29岁,党、团员比例为92.59%,均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多人具有英语专业八级、中高级口译证书,多名队员具备日语、法语、德语等第二外语翻译能力。

团队坚持需求导向,以“译”促“审”铸精品。一是立足海事司法开展常态化翻译。团队至今已翻译、校对审判白皮书、外国法院判决、司法前沿信息、司法实践动态、案例摘要、法院新闻等共计500余篇。二是服务涉外审执中心工作。协助法官和合议庭核对分析外文证据材料翻译文本,规范即时性涉外送达和法律释明,进一步提高审执工作效率。例如在扣押外轮过程中,向外籍船长用英语现场翻译裁定书、扣押令等法律文书等。三是提升翻译作品传播深度与广度。结合司法体制改革需求,主动配合市高院司改工作,自20166月起,翻译国外相关文献资料,刊登于上海法院团委“庭前独角兽”微信公众号“庭前|他山石”栏目,并多次被多个知名法律微信公众号转载。

团队激发窗口效应,以“译”促“宣”亮名片。一是切实提高主动服务大局能力。负责上海海事法院审判白皮书英文版翻译工作,其中2017英文版海事审判白皮书获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等多位领导批示肯定,其中涉及船员权益保护的案例被多个知名国际航运新闻网站刊发2017年起,为适应最高人民法院新设立的国际海事司法中心上海基地的战略需要,团队承担上海基地的翻译工作,以在最具影响力的国际航运法律刊物和网站上刊发上海海事法院裁判、案例为重点工作。二是提升中国海事司法公信力与影响力。国际海商界最具影响力的劳氏报告出版社在其刊物中先后收录团队编译的2起案例,最高人民法院以《向国际社会传递中国海事司法发展声音,上海海事法院精品案漂洋过海引关注》为题予以报道。此外,挪威GARD网站登载一起大宗散货铁矿粉短量纠纷案,后被国际知名航运网站转载。通过向外国权威期刊和网站成功推介中国精品案例,进一步实现了用海事审判创设的“中国标准”、“上海规则”影响、引领、发展国际规则的目的。三是大力提升海事司法透明度。通过更新海事法院英文版门户网站并参与改版设计,进一步提升新闻翻译质量和及时性。由中国社科院发布的《法治蓝皮书》对于英文网站的更新及时、内容充实予以肯定,助力上海海事法院在《中国海事司法透明指数报告》中连续三年位列全国第一。

团队强化骨干引领,以“译”促“学”强素质。一是完善机制建设。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年翻译员团队建设的工作意见(试行)》,促进团队制度化,强化团队组织性。完善相应的激励机制,激发团队成员的积极性。二是国外特邀、选派团队成员参加国际研讨交流。从团队中选派人员参加海事司法、航运会议,用英语提交大会论文并做交流发言,积极展示中国海事法官的专业素质和良好形象。三是加强各层面交流。注重与院校交流,建立校外导师制度,聘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等作为团队翻译工作的指导老师,负责团队的计划指导、业务培训、作品审核等工作,为翻译员团队提供指导和建议。注重团队内部以及与院各部门之间的交流,建立翻译员团队协助机制,成立翻译小组,固定小组成员,并在线上成立微信群,方便开展日常交流。

 

 

版权所有:上海海事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