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制创新

上海海事法院 走出中国特色海事审判之路

时间:2022年09月23日

 

4700余家航运企业聚集上海虹口北外滩;10000余家航运全产业链企业汇聚浦东;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连续十余年位居世界第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综合实力排名连续两年跻身“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报告”前三强……一连串的数字背后,彰显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骄人成绩。

背靠长江,面朝太平洋,使上海早在明清时期就有“江海之通津,东南之都会”的美誉。如今,在“一带一路”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建设、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等一系列重大布局和建设中,上海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扎根于这片航运热土的上海海事法院,紧紧围绕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和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走出了一条视野国际化、办案精品化、制度创新化的中国特色审判之路。

 

扎根航运热土

对接国家战略“优布局”

在上海市虹口区北外滩,平均每平方公里土地上就有197家航运服务企业,涵盖船舶公司、航运金融、交易经纪、海事仲裁等一整条航运服务产业链。这里既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面向全球的航运服务集聚区。

为满足港航企业日益迫切的司法需求,2020年11月20日,上海海事法院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和上海中心工作,与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北外滩设立上海海事法院北外滩审判工作站。该工作站基于航运纠纷调处、诉讼服务指导、疑难案件研讨、海事司法宣传、司法服务协调“五大核心功能”,将海事审判工作向港航一线延伸,为高端航运业发展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司法服务。

同样是嵌入式服务保障航运集聚区,与北外滩审判工作站遥相呼应的,还有为打造服务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而建设的“北翼哨所”——上海海事法院长兴岛派出法庭。

上海市崇明区长兴岛聚集了众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量级高端船舶制造和海工装备制造企业。2020年4月28日,长兴岛派出法庭成立,专门审理和执行发生在崇明区及附近海(水)域的涉海洋环境污染、船舶建造修造等海事海商案件,为辖区内当事人就地参加诉讼提供便利,促进航运矛盾纠纷及时化解。

2013年9月2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成立。上海海事法院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在新形势下进一步推进落实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于2015年4月27日,在全国海事法院系统率先设立上海海事法院自由贸易试验区法庭,对涉自贸区海事海商案件进行集中统一管辖,进一步完善海事司法服务保障自贸区建设的工作机制,为自贸区“试验田”提供海事司法服务。2019年8月20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正式揭牌设立,上海海事法院自由贸易试验区法庭入驻临港新片区“法律服务中心暨‘一站式’争议解决中心”,更加高效、便捷地处理自贸区海事海商纠纷。

2021年,为加强长三角地区海事司法合作,上海海事法院牵头举办首届长三角海事司法论坛,上海、南京、宁波、武汉四家海事法院签署司法合作协议,开通信息化交流平台,共同推动长三角海事司法更高质量发展。

十年来,上海海事法院的司法服务范围覆盖了上海周边航运最密集、司法需求最迫切的领域。围绕国家战略和上海中心工作,上海海事法院还研究制定了一系列司法服务保障工作意见,先后发布了涉“一带一路”、服务保障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服务保障自贸区建设等专题的中英文本白皮书,形成了精准有力的海事司法工作举措。

 

打造诉讼优选地

审判机制创新“开新局”

“多亏了‘即扣即放’机制,我们才能继续经营船舶,免于遭受船期损失。”某航运公司的工作人员表示。

某航运公司的一艘船舶在某港务公司码头进行装卸作业期间,因遭他船碰撞,船体挤压码头,造成码头开裂受损。随后,港务公司诉至上海海事法院,请求航运公司赔偿损失,并申请法院对涉案船舶予以扣押。

上海海事法院对该案首次适用了“船舶扣押预担保”机制。在被告提交了符合条件的解除船舶扣押预担保函后,法院仔细审查即裁定解除扣押,实现了对船舶的“即扣即放”。

“船舶扣押预担保”机制的创设,是上海海事法院与中国船东互保协会合力助推海事司法诉讼和航运保赔担保机制创新的有益实践。

“这一做法既高效维护了申请人的合法权益,又降低了被申请人因船舶扣押产生的维持成本,也解决了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尚未完全控制情况下的船舶扣押难题,节约了司法成本,提高了法院审判执行效率。”业界人士好评如潮。

近年来,为提高海事审判专业化、便利化水平,上海海事法院推出了一系列审判机制创新举措。上线全国海事审判领域首个外国法查明平台;首次引入外籍调解员解决跨境纠纷;首次与行业协会携手发布“货代企业提交司法送达地址确认文书共同倡议”;首推中英文版“融资租赁合同约定送达地址条款”……

2020年9月24日下午,一场“国际范儿”和“科技范儿”十足的涉外案件庭审在上海海事法院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该案的英方诉讼参与人在英国远程参加庭审,上海海事法院首次启用自主研发的庭审智能翻译系统,对法庭内的语音实时同步翻译,并且利用船舶大数据系统当庭演示船舶境外航行轨迹。这场庭审是上海海事法院组合运用信息化技术助力海事审判的生动写照,充分展现了中国海事司法国际化、专业化、智能化水平。

作为最高人民法院确立的“智慧海事法院(上海)实践基地”,上海海事法院不断探索创新,借助信息化技术,让海事审判插上科技“翅膀”。

研发船货港大数据分析系统,实现船舶、货物、港口数据综合查询分析,辅助案件关键事实认定,促成纠纷高效解决;研发庭审智能翻译系统,法庭同步翻译解决语言障碍,极大地提升了涉外案件庭审效率;启用全国首个海事案件智能办案辅助系统,辅助法官智能化办案,加强类案推送、统一裁判标准……一系列机制创新见证了上海海事法院以改革创新为突破,提高涉外海事诉讼专业化和便利化程度,打造海事诉讼“优选地”的决心。

 

提升国际影响力

绘制精品战略“深耕耘”

2020年,上海海事法院首次适用英国判例法审结一起标的额较大的与船舶佣金支付有关的涉外合同纠纷。

据该案主审法官金晓峰介绍,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双方当事人各自提供了由英国律师出具的法律意见书,以及检索的近二十件英国法相关判例和法律著作,涉及合同效力、合同解释、船舶佣金等多个法律争议。合议庭投入很多时间和精力仔细审查双方提供的全部材料,并逐一分析比较英国法判例,抽取出适合该案的裁判规则。最终,一审判决后,双方均未提起上诉,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

该案同时也入选最高人民法院2020年全国海事审判典型案例,并被英国知名出版社Informa UK plc.编译收录进其运维的Informa i-Law电子数据库。

上海海事法院大力实施海事审判精品战略,被最高人民法院确立为“国际海事司法上海基地”。多起案件入选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性案例、最高人民法院公报案例、中国海事审判典型案例等,同时被国际业界权威刊物和网站登载,形成海事法律和航运界普遍认可的裁判标准和规则。越来越多的中外当事人选择上海海事法院管辖案件。在上海海事法院受理的案件中,涉外、涉港澳台案件约占40%,当事人遍布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22年6月,上海海事法院召开线上新闻发布会,对外发布服务保障高水平对外开放涉外海事审判中英文本白皮书。其中,发布的典型案例涉及“一站式”涉外海事纠纷多元化解决、外国法查明与适用、外籍船员权益保护、涉外邮轮纠纷、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承认与执行外国仲裁裁决等方面,详细阐释了裁判的法律观点和依据,旨在规范引导航运市场主体行为。

受邀参加新闻发布会的港航单位和专家学者代表表示:“此次发布的白皮书和典型案例,为推进新发展格局下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了海事司法助力。近年来,上海海事法院推出的系列工作举措和创新机制在提升涉外海事审判质效、优化航运法治化营商环境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培养国际化人才

干警队伍建设“强筋骨”

“人才是成事之基、谋事之要。”为更好适应海事审判专业化、国际化需要,努力让高素质人才脱颖而出,上海海事法院研究制订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和审判业务领军人才培养实施方案,在发展规划、平台搭建和机制建设上不断完善创新海事司法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打造高素质国际化人才高地。截至目前,已有多个集体和个人荣获全国法院和上海法院系统先进表彰。

为建设具有海事审判特点、专门法院特色的审判团队,上海海事法院制定了《上海海事法院关于审判团队建设实施细则(试行)》。除建立自贸区、航运金融、海洋环境保护等专业审判团队外,上海海事法院在全院范围内抽调审判经验丰富、精通国际公约和通行规则并具备良好的外语工作能力的人员组建要案办案团队,专门审理疑难复杂和重大涉外案件。

为发挥审判业务骨干传帮带作用,上海海事法院定期组织开展资深法官沙龙、审判业务交流论坛等活动,加快后备人才培养,助推青年干警迅速进步成长。

近年来,上海海事法院不断深化与清华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海事大学等院校的合作共建,在外国法查明、法律研究、资源共享、专家咨询、培训交流等方面开展深层次的合作,共同致力于高素质国际化法律人才的培养。

同时,为深入推进教育培训工作,上海海事法院深入开展具有海事特色的培训项目“海事大讲堂”,创设青年理论学习平台“研学汇”,定期邀请专家学者、资深法官为干警授课,全面提升干警综合素质。组建的“青年翻译员”团队,在院外资深导师辅导下,常态化参与审判辅助、对外交流、材料翻译等工作,先后荣获“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集体”“上海市标杆青年突击队”等荣誉称号。

“上海海事法院将以建设‘国内标杆、国际一流’海事法院为目标,做精做优做强海事审判工作,不断提升海事司法公信力和国际影响力,为全面建成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提供更加有力的海事司法服务和保障,为国家开放发展和上海城市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上海海事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汪彤表示。

地址:浦东新区迎春路567号 电话:68567567 邮编:200135 沪ICP备11042462号

Copyright@2008-2009 上海海事法院 Corporation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002454号